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关于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以下原则和要求如下:
1、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2、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的正面教育。
4、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5、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6、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据统计,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数量为4818.3万人。目前,各地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保教质量评估,但长期以来,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等倾向,教育部今天(15日)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推动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
1、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强调不少于各年龄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确保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提高评估的实效性。
2、摒弃“看资料走马观花”式评估
3、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4、不得有体罚等有损幼儿身心行为
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教育职能
1.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创设教育环境实施教育过程等环节中,都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适合幼儿特点的课程开展教育活动。适宜性原则充分表明了幼儿自身特点和需要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影响:适宜的目标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适宜的内容幼儿容易理解,适宜的方法幼儿能够接受,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时候,不要照搬书上的,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考虑自己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再好的活动不是适合自己也是徒劳。 2.渗透性原则 这里的渗透有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是教学活动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自然进行,保育为主,保教结合;二是指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渗透,无论是五大领域课程还是主题课程,其内容、目标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进行。尤其是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身体更明显一些。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都要渗透大胆表达的目标等。 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和调动幼儿的主题参与性,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体验与发展;二是指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同伴资源等多种教育资源的共同参与。 4.发展性原则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发展的途径,使幼儿既获得当前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当然,发展不仅仅指知识的丰富,还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上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概念、类型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的意义、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等理论方面的总体论述。这些理论的论述综合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前沿理念,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平民化,便于教师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为如何设计符合幼儿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综合、整体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能使教学活动设计更加科学、有效、合理。
幼儿园应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园园长由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聘任,并向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机关备案。
幼儿园的教师、医师、保健员、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由幼儿园园长聘任,也可由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聘任。 幼儿园可以依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向幼儿家长收取保育费、教育费。
幼儿园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各项经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奖励:
(一)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成绩显著的:
(二)保育、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
(三)幼儿园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 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的行政处罚: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招收幼儿的;
(二)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幼儿身体健康或者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 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的;
(三)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的;
(四)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备的;
(五)干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者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设和设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条例自一九九0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1、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幼儿园既要为幼儿提供照料、保育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保育和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活动内容。
2、和谐环境创设:幼儿园应当创设和谐、温馨、安全的环境,符合幼儿的需求和特点。这包括提供舒适的教室、丰富多彩的游戏设施、适宜的学习材料等,以满足幼儿的探索、学习和创造的需求。
3、引导个性发展:幼儿园应当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关注并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4、综合素质培养:幼儿园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审美、体能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精神、自理能力等。
5、个体关注与群体活动:在幼儿园中,既要关注个体幼儿的需求和成长,也要组织丰富的群体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平衡个体关注和群体共同活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意义
1、全面发展:通过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发展机会,帮助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审美、体能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和多样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个性发展:幼儿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关注和引导幼儿的个性发展。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3、社交能力:幼儿园的和谐环境和群体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其他孩子互动和社交的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和互助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史悦辰”
本文概览: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关于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以下原则和要求如下:1、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2...
文章不错《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几个小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