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于成龙的直隶巡抚是现代的什么行政职务

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

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外加省军分区司令!!

电视剧于成龙中的直隶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应该是河北

清朝于成龙官至几品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广西罗成知县=县委书记、湖北黄冈知州=副市长、湖北武昌知府=市委书记、福建按察使=省检查院院长兼公安厅厅长、福建布政使=省长、直隶巡抚=河北 省委 书记、两江总督=三省的军政一把手、兵部尚书=国防 部长。

纯手打

历史上于成龙做过的官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广西罗成知县=县委书记、湖北黄冈知州=副市长、湖北武昌知府=市委书记、福建按察使=省检查院院长兼公安厅厅长、福建布政使=省长、直隶巡抚=河北 省委 书记、两江总督=三省的军政一把手、兵部尚书=国防 部长。纯手打

清朝的大臣于世龙是几品官?什么职位?

于世龙是电视剧里编出来的人物,不是真实存在的。

清朝只有一个叫于成龙的官员,名气比较大。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諡“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的人物简介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今河北省固安县)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他也是一位好官,在老于成龙手下做过知州,还曾得到过老于成龙的保举,后因政绩升任江宁知府。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要他好好向老于成龙学习。这也可以算是清史上的一段佳话。康熙七年,任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任滦州知州,十八年任通州知州,二十五年任直隶巡抚,二十九年任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三十年复任河督,三十九年谢世。三十七年,保定以南诸水与浑水(今永定河)汇流,势不能容,时有氾滥之灾。圣祖临视,巡抚于成龙疏、筑兼施,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狼城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至西沽入海。共疏浚河道72.5公里,建筑南北堤90多公里,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从此,浑水改注东北,无迁徙,一直延续了40年。

于成龙的人物生平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满族。于成龙祖籍东北,原为汉军镶红旗人,后“擡旗”为镶黄旗。其父于得水原任阿达哈哈番(满语,旗中小官名)。随清军入关后,顺治八年(1651年)其家随旗持“路引”圈占古北口外潮河川南关(今河北省丰宁县黑山嘴镇八间房村)定居,后于得水被解职,于家只好在正身旗户韩姓家为奴。于家到八间房后生活清贫,于成龙13岁时当韩家放猪的牧童,仅上了几年私塾。后倚父进京读书,未参加正科考试。康熙七年,自廕生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逸囚当降调,乐亭民列善政,两叩阍籥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三年,以缉盗逾限未获,又当降调,世德疏请留,上特许之。十八年,迁通州知州。二十年,直隶巡抚于成龙迁两江总督,疏荐可大用;会江宁府缺员,疏请敕廷臣推清操久著与相类者,上即以命成龙。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嘉成龙廉洁,亲书手卷赐之。超擢安徽按察使。上还京师,赐其父参领得水貂裘,并谕八旗诸大臣有子弟为外吏者,各贻书训勉,视得水之教成龙。上以江南下河诸州县久被水,敕议疏浚,命成龙分理,仍听河道总督靳辅节制。辅请于上流筑堤束水;成龙拟疏海口,浚下河水道,持异议。上遣尚书萨穆哈、学士穆称额往咨于民,萨穆哈等还奏,言众谓浚海无益,乃命缓兴工。二十五年二月,授成龙直隶巡抚。入对,上问:“治畿辅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对:“弭盗为先。奸宄倚旗下为渊薮,有司莫敢谁何,臣当执法治之。”濒行,赐白金千、表里二十端。上官,疏言:“弭盗当力行保甲,旗下庄屯不属于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又疏言:“燕山六卫,所辖辽阔,与州县不相统属,盗发止责汛弁捕治,而卫官置不问。请以卫地属所近州县同编保甲,并于通州、卢沟桥、黄村、沙河各设捕盗同知,守备以下分汛、墩、台及旗下庄屯,悉归稽察。”并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二十六年,上奖成龙廉能,加太子少保。幸霸州,成龙朝行在,赐白金千、马具黄鞍辔。湖广巡抚张汧以贪被劾,命与副都御史开音布、山西巡抚马齐往按,得实,论如律。初,成龙分理下河,未兴工而罢。上又以汤斌言,覆命浚治,以侍郎孙在丰董其役。辅仍主重堤束水,并议开中河,疏拦马河减水坝所泄水。上命学士禅布以疏示成龙,成龙力主浚下河,罢筑重堤,并谓中河虽开无益。辅诣京师,疏言在丰及总漕慕天颜附和成龙,朋谋陷害。成龙自湖广还,上命诸臣廷辨之。辅言浚海口虑倒灌,成龙言高家堰筑堤,纵上流水不来,而秋雨时至,天长、六合诸水泄归何处,故海口仍当浚。上罢辅,代以王新命。及中河工竟,遣学士开音布、侍卫马武阅视,还奏天颜令漕船退出中河。上逮问天颜,天颜发成龙私书,嘱毋附辅。下廷臣议,削太子少保,降调,命留任。二十九年,迁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三十一年,新命罢,辅复为河督,旋卒,上以命成龙。辅领帑购柳束,工部驳减,成龙核无虚冒。辅筑高家堰重堤,募夫远方,预给银安家,工中止,未扣抵。新命题销,格部议,成龙复以请,上并与豁免。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自通州至峄县,黄河自荥泽至砀山,堤卑薄者皆宜加筑高厚,并高家堰诸处改石工,毛城铺诸处疏引河,及清江浦迤下并江都、高邮诸堤工,策大举修治。别疏请设道员以下各官,又计工费,请开捐例,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复。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言:“无累。”请益力,上廷折之,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靳辅,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

于成龙在什么地方任职。

广西罗城——三千亩稻田一案。乃至到湖北黄州——剿匪。直到福建福州——通海案。又到那个什么鬼直隶——旱灾峥粮一事以及铲除马上好汉土匪这一事。从七品官直升二品官。其实,当官不会只在一个地儿当的,你当的好就会让你去别的地方。从罗城到什么鬼直隶。就是这样,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于成龙是谁 10分

清朝康熙年间的清官啊 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諡“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矗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于成龙,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为清代名臣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著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从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毅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罗城百废待举,首要在于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于是,于成龙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康熙三年(1664年)春,金光祖升本省巡抚,就地方施政征询于成龙的意见。对此,于成龙曾两次条陈,针对广西地方施政的各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有:一.澄清地方吏治;二.“弭盗”与“慎刑”;三.推行“抚” 字催科;四.减轻百姓负担,疏盐行、除灾耗、清杂派;五.改善民族关系等等。这些建议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提出的,但很大程度上也符合民众的利益,表现了他的敢于言事和不怕风险的勇气。

编辑本段

升任知州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离罗城时,他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出现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

四川遭战乱最久,人口锐减为全国之首。于成龙赴任的合州包括三属县,只有丁口

于成龙

百余人,正赋14两,而衙门的各种供役、需索使百姓繁重不支。目睹地方荒残,于成龙确定以招抚百姓为急务,他首先革除宿弊,严禁官吏勒索百姓,又免去规定的驱从,以家仆随身。

合州土地极度荒芜。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于原主认业。为此,他严格规定了“凡一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原则。同时要求各县注意为新附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中的具体困难,并亲自为他们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牛种,申明三年后起科。这样,“新集者既知田业可恃为己有而无复征发仓卒之忧,远近悦赴,旬日之间户以千计。”奖励垦荒是清初基本国策,但于成龙实行“禁止原主认业”先于清廷明确规定的15年前,加之他对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编辑本段

治盗省讼

于成龙去往黄州府(今湖北黄州市)同知任四年,任知府四年。这里着重叙述他的两件事。

一是治盗省讼。......>>

八府巡按为监察之职,七品官,定制于明代。是皇帝从督察院(相当于前代的御史台,现在的检察院),选派到各地巡视的官员,多巡视一省,而不明确为几府。此职虽然只为七品,但权力确非常大。担任这一职位的人是代皇帝巡狩,直接对皇帝负责,大事上奏,小事专断即可。

品级小而事权大,这为了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至于八府巡按的叫法,多见于小说和戏剧。这一形象只是民间的想象和文学的演绎,历史上并无此职。就像包拯这一形象的出现,表现了人民对贪官的痛恨,对清官的崇拜和渴望。

那么这个于世龙到底是什么人呢?在清朝历史人物中,并没有一个叫于世龙的人,而只有一个叫于成龙的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别称于青天、于青菜,山西永宁州(今山西方山)人。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以广西罗城知县出仕。罗城在当时还是未开化之地,民勇而好斗,且刚经过战争,才归于清廷治下,到处都是持械的武装团伙。治乱用重典,于成龙对盗贼采取了高压措施,只要抓到,证明犯罪事实,即行处决,毫不手软。

由于于成龙的治理,罗城很快安定下来。其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措施,罗城县开始繁荣起来,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么优异的政绩引起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注意,总督举荐他为卓异(清朝制度,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政绩卓著,才能优异者称卓异,文官三年一考,武官五年一考)。

后来于成龙多次升官,官至两江总督。一生清廉,两袖清风。康熙褒奖他:清官第一,百姓们称他为:于青天、于青菜。在电视剧中于世龙也是个清官的形象,这一点是和于成龙的生平相合的。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于成龙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在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迁至石州(今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在这里度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于仕贤生于渊,于渊生于坦等四子。于坦,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进士,累官至巡抚。

正德元年(1506年),其宗族一脉于素家族,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于素生于恩等四子,于恩生于采等四子,于采生于时煌等四子。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八月二十七日,于时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龙。不久,田氏病逝,父亲继配李氏。于成龙和继母关系很融洽,家庭和睦。

科举失意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副榜贡生相当于备取生,不算中举,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去做官的机会,回到来堡村。

满清入主中原,于成龙继续致力于应举。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学习了四年,但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又落榜了,这年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他的肩上。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了。

顺治十五年(1658年),父于时煌病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

初入仕途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

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罗城为官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

主政合黄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

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于成龙其后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于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武昌平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将伪礼”的该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影响,被请出来收拾局面。

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随后,他又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及三百枪手(猎户)。十天之内,一场动乱顺利平息。

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其时,潜入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组织乡勇相机主动进剿的策略。

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在他的指挥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使战斗获得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后又乘胜平定了其余叛乱。二十余天内又取得平乱的胜利,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仕途平坦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新设江防道,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防道道员,驻地黄州。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被擢为直隶巡抚。翌年蒙康熙帝召对,皇帝对他非常满意,称赞他为“清官第一”,下赐帑金、御马,并御制诗歌赠送给他,以示宠幸,旋升为两江总督(江南江西总督)。

溘然长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为之罢市巷哭,塑建雕像祭祀,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雍正时入贤良祠。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百度百科-于成龙

关于“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宏秀的头像
    宏秀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宏秀”

  • 宏秀
    宏秀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于成龙...

  • 宏秀
    用户103004 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不错《于成龙直隶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玖玖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