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毒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泛指多种疮疡·疔疮 4 疮疡的一种·疔疮 4.1 疔疮的病因病机 4.2 疔疮的症状 4.3 疔疮的辨证分型 4.3.1 火毒蕴结 4.3.2 火毒炽盛 4.4 疔疮的治疗 4.4.1 方药治疗 4.4.2 针灸治疗 4.4.2.1 体针 4.4.2.2 挑治法 4.4.2.3 火针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疔毒的穴位 2 治疗疔毒的方剂 3 治疗疔毒的中成药 4 疔毒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疔毒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疔疮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疔疮 已经自动替换为 疔毒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dīng dú

2 概述

疔毒:1.泛指多种疮疡;2.疮疡的一种。

3 泛指多种疮疡·疔毒

疔毒为病名[1]。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泛指多种疮疡[1]。古无疔字,丁通疔,泛指外科证情较重之多种疮疡[2]。《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疡医准绳》卷二:“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或衣服触著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肿实,或赤而浮虚,其状不一……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瞀闷身冷,遍体俱有紫疱,此疔疮也。”

历代文献以疔命名者如:满天星疔、红丝疔、烂疔、麻子疔、石疔、雄疔、雌疔、火疔、暗疔、乌茄疔、水疔、蛇眼疔、蛇头疔、水蛇头疔、蛇节疔、蛇背疔、蛇腹疔、断指疔、蛀节疔、泥鳅疔、鳅肚疔、鱼肚疔、鱼尾疔、鱼脐疔、牛疔、猪疔、牛拘疔、马疔、马口疔、羊疔、羊须疔、狗疔、牛皮疔、羊毛疔、托盘疔、穿板疔、手糟疔、松子疔、盐肤疔、浮沤疔、瓜藤疔、杨梅疔、驴马疔、蜈蚣疔、豆腐疔、水洗疔、刀镰疔、葡萄疔、冷疔、脱骨疔、血疔、卷廉疔、忘汲疔、燕窝疔、骊龙疔、腾虎疔、钉脑疔、赤疔、青疔、黑疔、黄疔、白疔、赤面疔、白刃疔、黑靥疔、紫靥疔、黄鼓疔、五疔、十三疔、三十六疔、十指疔、疫疔、人中疔、承浆疔、印堂疔、迎香疔、合谷疔、手丫疔、火焰疔、手背疔、虎口疔、指疔、螺疔、沿爪疔、中节疔、足底疔、穿心疔、颊疔、颧疔、鼻疔、镇口疔、反唇疔、髭疔、虎须疔、眉疔、对疔、正对口疔、偏对口疔、足面疗等一百余个[2]。

4 疮疡的一种·疔毒

疔毒(ding deeprooted sore)为病名[3]。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疮、疵疮[1]。是指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4]。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疔肿》云:“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难治;……经五六日不瘥,眼中见火,神昏口干。心烦即死也。”陈实功《外科正宗·疔毒论》云:“夫疔毒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

疔的名称繁多,证因各异。

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头疔、虎口疔、鼻疔、红丝疔等多种名称[3]。

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颜面部疔毒、手足部疗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疔毒相当于颜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4.1 疔毒的病因病机

多因恣食膏粱厚味或感受风邪火毒,火热毒邪外发肌肤所致[3]。若火毒亢盛,内攻脏腑,则可发为疔毒走黄,是疔毒的危候[3]。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某些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局部性体表感染[3]。而疔毒走黄则类似这些感染扩散引起的败血症[3]。

4.2 疔毒的症状

《外科精义》卷上:“夫疔毒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疔毒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而得名[1]。

多发于颜面,其次为四肢躯干[1]。发病急,变化快,初起如粟,坚硬根深,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而愈,若处理不当,或热毒太盛,易致走黄[1]。

4.3 疔毒的辨证分型 4.3.1 火毒蕴结

疔毒·火毒蕴结证(ding with firetoxi amas *** ent pattern)是指火毒蕴结,以疮头如粟粒,或痒或麻,红肿热痛,肿势3~6cm以上,顶突根深坚硬,或伴恶寒发热,舌质或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数为常见症的疔毒证候[4]。

4.3.2 火毒炽盛

疔毒·火毒炽盛证(ding with blazing firetoxin pattern)是指火毒炽盛,以疔毒肿胀范围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出现,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疔毒证候[4]。

4.4 疔毒的治疗 4.4.1 方药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内治宜清热解毒,服五味消毒饮、消疔简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黄连解毒汤、解毒大青汤;若溃后余毒未尽,五心烦热者,宜服人参清神汤,若出脓之时气虚者,宜服内托安神散[1]。

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毒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毒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疮;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1]。

4.4.2 针灸治疗

注意:疔毒初起时切忌挤压和针挑患部;脓成后须切开排脓,而红肿发硬脓未成熟时则不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3]。如出现疗疮走黄现象,应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抢救[3]。

4.4.2.1 体针

取身柱、灵台、合谷、委中等穴为主,并根据患部所属经脉而相应加穴[3]。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的,加商阳、曲池;生于面部足少阳的,加阳陵泉、足窍阴;生于食指端的,加曲池、迎香;生于足小趾的,加听会、阳陵泉等。疔毒初起者,可用艾条薰灸患部及相应经脉上的穴位,有止痛消散作用[3]。兼高热者,加曲池、大椎;神昏者加人中、十宣[3]。

4.4.2.2 挑治法

于背部脊柱(约三至八胸椎)两旁寻找丘疹样突起物乃阳性反应物,用三棱针挑治,每日1次[3]。

4.4.2.3 火针

适于疔毒已成脓者[3]。用较粗针具置火上烧红,迅速对准疮头刺入[3]。可代替手术排脓[3]。

5

?针挑疗法

第一节 针挑疗法是什么

针挑疗法简而言之,是一种以针挑皮的治病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宝费遗产之一,是一种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物理刺激疗法。已濒于失传。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被挖掘出来,经过研究整理,成为今天一种既古老而又新兴的疗法。

针挑疗法包括挑刮法、挑点法、挑络放血法、挑羊毛疔法、挑筋法、截根法、挑挤法、挑湿法、挑提法等。

第二节针挑疗法有什么特点

一、用具简单

凡有一定硬度的针或一些硬而尖利的东西都可以使用,如植物的长荆棘、石尖、缝衣针、圆利针、巾钳、三棱针、钩针以及各种自制的针挑针等。

二、选点方法独特

针挑点虽然多式多样,但最终决定下针的位置是在皮肤异点[病理阳性反应物点(区域)]上,故有“宁失经穴,勿失异点”的说法。

三、操作方法特别

它不深刺导气,而是以针挑皮,用横刺挑提、牵拉摇摆等动作为主,或挑出一些组织(纤维、脂肪或体液),留下一个小小的创口(针口)作为治病的手段。

四、针挑疗法是一种浅刺法

虽然针挑点遍布全身,但入针深度一般限于皮层,最深不超过皮下脂膜,故又有“皮部刺激疗法”之称。

五、针桃疗法有独特的综合效应

针挑在整个过程中包含了针刺、松解、按骄、砭刺、放血、割治和组织分离等操作的作用,所以,既有即时效应,又有长期效应。因而在疗效和适应证上都有它独特之处。

针挑疗法是在机体一定的腧穴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拨出一些纤维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简易外治疗法。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一切干扰,不怕被同行讥笑,把民间挑、刮、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治疗痧胀急症中也介绍使用针挑法、针刺法。清同治四年(1865年),吴尚先因为见到民间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甚佳,也排除一切困难,对民间各种外治疗法收集和整理,写了《理瀹骈文》一书,介绍了不少民间挑治法。

操作方法

操作前首先要选择针挑点。针挑点是针挑疗法的 *** 点,简称「挑点」或「针挑穴点」。它是针挑法在人体施术的具 *** 置,是针挑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固定针挑点和非固定针挑点两类。前者又分经穴针挑点、分区折算针挑点、头皮针挑点;后者分皮肤异点、异感点、颗粒点、结节点、脉络点。目前常用的针挑法有如下几种:

一、挑刮法

先在预定的体表上压刮皮肤,使之充血,透露出隐伏著的痧斑,然后改用挑法,把痧斑挑破出血。

二、钳痧法

与挑刮法相似。不同的是挑刮法是先用刮法使皮肤充血透痧,再加挑痧;而钳痧法则是采用钳拧法使皮肤充血透痧。钳痧的手势是以右手的中、食指构成一个蟹钳形状,蘸些盐水或开水,对准要钳的皮肤顺序而钳,一拉一放,反复几次,皮肤局部便有充血发瘀现象,热毒越重,皮色越易瘀黑。非属痧斑热毒重症则不易发瘀。

三、捉慓蛇法

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捉拿(或用右手拳尖压刮)患者肌肉丰满的部位(常在上臂内侧、胸大肌、背胛区),如立即隆起一条蛇形样物者,即称僳蛇。如是僳蛇症,被捉拿处可出现索状如蛇的凸起,应瞬即改用钳痧的手势钳捉这条「蛇头」,把它拉起来,拉起到一定程度时再让它从手钳中滑脱,从蛇头钳捉至蛇尾(先露者为头,后露者为尾),如此捉拿几次,直至被钳处的僳蛇再试验不再隆起为止。如此,一处一处部位按顺序捉拿完毕。这种方法叫做「捉僳蛇法」。

四、挑点法

是对准身体的一个挑点的中心,作快速进针,快速挑破皮肤,不加摇摆牵位动作的一种挑法。又是多种挑法中用以破皮开口的常用方法。

五、挑筋法

选好针挑点进行消毒,用细针持针法持细长而足够硬度的针(缝衣针或特制的挑针均可),将针尖放在挑点中心处,以慢进针法进针。当针尖穿过皮肤后,可放松左手食指的压力,右手同时把针尖翘高一点,提高针体作左右摇摆的动作,把挑起的表皮拉断。因为开始一两针挑的是表皮,纤维短小,很容易断裂,只作为破皮开口之用。挑开口后,便可挑出一些稍具粘性的皮内纤维(注意,不是皮下纤维),挑一条拔出一条,一针一针地往下挑,直至把针口周围的纤维挑完为止。

六、挑络放血法

此法所挑的部位是体表的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如颞浅静脉额支 *** 群之类。针挑的原则是:以「挑」为主,以「摇」为辅。即开始第一针穿皮要稍多一些(但又不要太多),摇摆到一定时间(约1分钟)之后,用力把皮肤挑断。再用碎针挑法(边挑边向四周拨)挑到一定深度让血管渗出或流出一些血液。也有不用摇摆的,如挑耳背络脉,只用挑点的方法在脉络上进行挑治放血。在挑络过程中,定点一般选在血管分叉的地方,每点距离约一横指。脉络明显充血或搏动者,应从远端挑到近端;如果脉络不显露, *** 拍打后,仍难以定出血管位置时,则应从近端顺序挑到远端,这样血管会随着挑摇的 *** 而逐渐显露出来的。若是挑「红筋」(五脏六腑有病,如属热性者,都可在眼部相应位置出现「红筋」或「蓝根」)、「蛇气」(指在体表上出现的一条红线,也称「红丝」。此条红线向上伸张,发展迅猛,局部多有红肿压痛,起点多在原发性感染病灶处,其走向不按络脉的径路而行,但与经脉行径相似(临床所见与现代医学的继发性淋巴管炎相似)时,应先挑「蛇头」(即其发展的前端),以挫其势。

七、挑羊毛疔法

对羊毛疔(毛孔凹陷,周边有一红圈,红圈多有一缺口,压

之褪色,点中的毫毛竖立挺直,有如钉子钉在皮孔上;如果把毛之褪色,点中的毫毛竖立挺直,有如钉子钉在皮孔上;如果化乇轻轻拔起,毛的根部常有一条粘性似羊毛状的细丝同时被拔引出来),局部消毒后用中、小号的缝衣针作针具,用针尖轻轻横斜刺入挑点的毛囊根部,注意不要过浅过深,最好刚刚刺中毛囊,用柔力挑起毛根,这时毛根随针而起,毛囊便会伴有一条带有粘性的线样物随之而出,这条线状物便是俗称的「羊毛」了。如果一次未成功,可如法再施之。如果挑不出毛丝样物,也不要强求,但要在毛根处多挑几下,作破坏性的挑刺,挤出毒血,方能奏效。如果有多粒毛疔,应尽量顺序挑完。一次未挑完,可分次进行。

八、截根法

选用较粗的缝衣针或特制的圆利针(分针柄和针体两部分,犹如锥子),定点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张开,固定患者要挑部位,右手握针柄或缝衣针的三分之一处,针尖对准挑点的中心,用挑筋法从浅到深,把皮内或皮下筋膜的纤维(根)挑起,并用小刀割断或用力挑断。挑割留下的残端让它缩回去,不必拔出。如此往下挑割至无挑为止。针口可以大一些,挑毕,消毒针口,用纱布敷贴保护。

九、挑挤法

此法操作简单,即用针挑破皮层后,再加上挤压即可。面部危险三角区上的炎性病灶禁止使用挑挤法,以免迫毒入脑。

十、挑脂(湿)法

现以挑手的「疳积点」(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近掌心处指节腹面的正中)为例进行介绍。

1.选好挑点、消毒。

2.押手。因为挑湿要挑到皮下脂肪层,取出脂肪团,容易出血。所以,要充分利用押手来压取脂肪和止血。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好请一位助手帮忙。方法是:术者和助手用左手挟持住患者要挑的手指,并以左手的拇指头分别向着自身方向,经过挑点,滑压几次,然后固定在挑点的旁边,用力压着不动。其目的是要排除局部血液,压迫止血,并使挑点皮肤张露,皮下脂肪易被挤出。

3.术者右手拿针对准挑点中点,用「挑点法」的动作迅速挑

开皮层,进入皮下。这时,皮下的脂肪小体由于受到两个指头在旁边的压力,很快便会向针口冒露出来。然后用针尖边挑边刮,把分布在脂肪团上的稀疏纤维挑断,尽量挤出脂肪小体,最后用针体把针口残留的脂肪刮干净。

4.取出脂肪小体后,针口涂上红汞,用纱布垫封压住针口,再用绷带包扎,加压3~5分钟,以防出血。在未封压好针口以前,术者和助手的押手不要放松,否则会立即出血。

5.术后嘱患者(或家属)不要沾污伤口,5天后可以拆封。

十一、挑提法

定点挑点消毒,视挑点部位的皮肤(即粗细厚薄等情况)选取一枚长短粗细适宜的圆利针(一般提法用力较大,所以手术针宜粗长一些)。用慢针针法进针,多穿一些皮肤,刺入皮下,以便挑提用力时皮层不易被拉断撕裂。穿皮后即可进行挑提,一提一放,从低到高,逐渐加重力量,每点大约提3~20分钟不等,不用挑断皮。挑毕出针,把针口整复,消毒和保护伤口。

十二、挑拉法

挑拉法与挑提法相似,挑提是垂直用力向上提,而挑拉则是斜著用力向一侧拉,牵拉的方向与病位相反。

十三、挑摆法

选点消毒后,用巾钳(固定消毒布巾的固巾钳)或粗针一次多穿一些皮,挑起来,作有节奏的不断摇摆,每分钟摇摆40-80次,好像扯著皮肤 *** 一样。摇摆幅度视身体各部分皮肤的松紧程度而定,皮肤松的摇摆幅度可大些,皮肤紧的摇摆幅度要小一些,每次摇摆10~30分钟不等。摆力分强、中、弱三种,视患者病情而施。挑完出针后按常规处理伤口。

十四、挑罐法

按病情需要先进行某一种挑法,挑后以针口为中心,加拔一火罐(火罐的大小及吸拔时间长短视病情和部位而定)。起罐后,把血迹抹净,常规消毒皮肤和针口。

十五、挑药法

又名挑提法。按病情确定挑法,挑毕,视病情取一些药物敷贴在针口上,以加强其作用。放药后用胶布固定,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嘱患者定时来复诊换药。

十六、挑灸法

先按病情需要进行针挑,挑毕,再在针口上放一如绿豆大小的艾炷,点燃作灸。灸至痛甚时,即可压灭其火,不必烧尽其艾炷(应灸多少壮视病情而定)。灸后不必搽药,包扎好针口即可。

十七、机挑法

是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一种挑治法。自1958年正式用于临床,至今已研制过5种型号的针挑机,各有其特点,这里不详述。

主治病症

针挑疗法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和五官科的多种病症。它不仅对功能性疾病有效,而且对某些细菌性炎症和实质性肿物也有一定的消炎散结作用。

一、胃脘痛

一般取肝俞、脾俞、胆俞、三焦俞、足三里等穴,临床上应辨证取穴,采用挑筋法,其次用挑摆法。每l~3日挑一次,5~ lo次为一疗程。

二、腹痛

针挑治疗腹痛,不论急性慢性,取点以阿是穴为主,手法则按中医辨证法,分明虚实而施治。虚者补之,以细针轻佻筋,实者泻之,以粗针放血重摆,或加拔罐。如疼痛向腰骶放射者,加挑背腰部压痛点;如属感暑痧胀、绞肠痧症,则应在脐周用。「钳痧法」治疗,灵活结合。对一般的腹痛症,可用针挑机治疗。急性腹痛,以愈为度,不计其数;慢性腹痛则每1~3日一次,每日挑l~3点,10次为一疗程。

三、胸胁痛

取阿是穴,酌情配以期门、肝俞、肺俞、膈俞、身柱、脾俞、膻中等穴。以挑摆法为主。疗效不显著时,可改用挑筋法。挑治数次无效者,应注意检查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四、腰痛

取腰部阿是穴(疼痛部位)进行针挑。寒湿者,加腰阳关;湿热者,加委中;肾虚者,加肾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静枫的头像
    静枫 2025年10月28日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静枫”

  • 静枫
    静枫 2025年10月28日

    本文概览: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泛指多种疮疡·疔疮 4 疮疡的一种·疔疮 4.1 疔疮的病因病机 4.2 疔疮的症状 4.3...

  • 静枫
    用户102807 2025年10月28日

    文章不错《疔毒简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玖玖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